NASA官網,藝術家示意圖
7月24日台灣時間凌晨整點,
全球有千萬個人同時在線上等待美國NASA直播最新發現--第二個地球。
其實相信昨天晚上一片期待之中,
有許多人希望能聽到NASA宣布外星高等生命的發現(不再只是公布細菌),
不過畢竟NASA都在官網上預告"第二顆地球"的資訊,
而且即便有外星人,
以NASA行之久年的作風應該也不會公諸於世。
因為網路真的太塞了,
當時只有觀看NASA官方簡報(http://www.nasa.gov/keplerbriefing0723)。
Kepler任務自2009年由NASA展開,
為了尊崇16-17世紀的德國天文學家克卜勒(Johannes Kepler)而命名,
牛頓提出萬有引力定律就是由克卜勒所啟發的。
數年來Kepler任務致力於在太空中探測圍繞在恆星旋轉的類地行星,
目前已發現數千個候選行星。
NASA在聲明中指出:
「如今,隨著數以千計的新發現,天文學家已接近人類數千年來的夢想:發現另一個地球。」
重點節錄這顆被命名為Kepler 452b的行星--
1. 比地球大上60%的岩石行星
2. 在距離地球1400光年的天鵝座(constellation Cygnus)附近
3. 圍繞著一顆恆星旋轉(但比太陽老1.5億年)
4. 有著將近與地球相似的溫度
5. 星球上一年有385天
想像一下,
如果對方也在拿望遠鏡看著我們,
其他們看到的是地球1400年前的樣子--公元615年。
在這時代地球發生了什麼事?
東亞地區,中國唐朝興起
西亞地區,阿拉伯人開始發展威脅東羅馬帝國
伊斯蘭教也在7世紀創立
值得一提的是,
這顆Kepler的恆星比太陽老1.5億年。
如果他已經開始老化膨脹,
那Kepler 452b星球現在接收到的光照會比我們實際看到的還強,
水分可能會蒸發地更快。
其實看了藝術家的想像圖,
感覺Kepler即便有水,
應該也只有不到30%的比例,
水資源在該星球應該很珍貴。
另外由於Kepler只能測定出行星直徑大小,
無法判斷密度,
若根據模型計算,
Kepler 452b的質量很可能是地球的5倍。
若他是岩石行星,
則可能還有火山活動,
重力會是地球的2倍。
無論如何,
人類想要過去看看,
首先還是必須要先發明穿越時空的任意門,
不然光都要走1400年,
人類要走幾年呢?
最近科學家不斷致力於尋找適居外星地球及外星生命,
英國天文暨物理學家霍金在前幾天,
啟動迄今規模最大的搜尋外星智慧生命探尋計畫--突破聆聽(Breakthrough Listen),
預計耗資約台幣31億元,
令地球人期待。
NASA影片: